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4日明确表示,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圆满完成使命,表现为币值稳定,经济平衡较快发展,2011年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有较大改变,因此需要回归常态的、稳健的货币政策。
近日,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讨论越来越多,网易财经多方了解,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几成定局,“在年底的中央经济政策会议上将会有更明显的信号放出”,某接近决策层人士今日向网易财经透露。
该人士同时指出,尽管目前对于明年M2(广义货币供应量)增速的目标还没有定论,但是来自多方的态度均显示,“16%最好,但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”。
控制M2和贷款增速
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(博客)指出,目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稳定在10%左右,下一步要适当调整货币政策,在条件成熟时,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。
对于明年M2的增速,李稻葵表示,M2是一个内生性很强的数字,不是央行一家机构就可以完全控制住的,只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目标和希望,如果能控制在16%,是非常理想的。
李介绍,中国货币存量已是全球第一,超过十万亿美元,目前M2的增速达到19%,与GDP的比重达到200%,创世界纪录。如此多的货币存量,势必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,导致资产泡沫、流动性过剩。
央行本月2日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,指出将“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”,此提法曾出现在今年二月初发布的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。
李稻葵指出,此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向好,给了决策者以信心,再往下看一到两个月,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召开时,基本可以为货币政策定下调子了。
尽管回归稳健已是必然,但并不意味着紧缩会随之而来。
中信银行信贷部总经理孙建林向网易财经介绍,从1979年到2010年,中央共实施了五次紧缩政策,均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GDP增长超过11%;二是CPI增速超过5%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GDP同比增长10.6%,CPI上涨2.9%,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距此尚有差距。
此外,贷款方面,至9月末,本外币贷款余额49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18.7%。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对此指出,07年和08年,GDP是两位数的增长,贷款的平均增长是13.8%;而今年GDP大概在10%,CPI在3%左右,目前的贷款增长速度相当的高。
“我们应该尽快把货币供应调整到比较合理的、稳健的增长水平,15%、或者15%到16%应该是比较合适的”,夏斌强调。
某中型股份制银行信贷部总经理则向网易财经表示,考虑到目前的宏观环境尤其是通胀水平,明年的信贷很可能在今年7.5万亿的基础上继续压缩。
通胀如虎 货币增量如虎
按照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,截至今年9月末,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.6万亿元,同比增长19.0%,而同期GDP约为26.9万亿,二者之比达到2.57。
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经济学家周其仁(博客)近日在其博客中警示“货币老虎越养越大”。
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今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.6%,涨幅创下23个月新高,当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高达8%。
10月20日,央行终于加息。
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对此表示,央行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释放中央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,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。
吴同时直言,过去相当一段时间,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,特别是2009年,货币政策季度宽松。
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、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(博客)更是指出,央行加息其实来的太晚了,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,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。
而李稻葵则认为,通过调节传统的利息率、货币政策,只能是防止结构性的通胀蔓延,但并不能治本。
李指出,我国通胀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,所以应采取减税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、提高企业效率、减少行政审批等措施,从供给方面出台政策来进行化解。
加息周期之辩
自央行启动加息以来,市场上一直有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的分析和言论。昨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指出,中国总体通胀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攀升的现象,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加息。
而包括野村证券、德意志银行等机构也预测,中国央行在今明两年将继续加息。
张建华对此指出,央行此前加息,是其逆周期监管的举措,并不意味着由此进入加息周期,这是误解,未来加息与否,取决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。
张同时表示,物价近期可能还会走高,形势不容乐观,年底物价水平可能会超出年初预期,实际通胀还会上升,明年不确定较大,不能掉以轻心。
而夏斌则明确表示,中国并不存在西方所谓加息周期的现象。
李稻葵认为,现在整个政策的制定者是非常谨慎的,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,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政策转变的时间拐点,但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非常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