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北京新农村建设“十一五”成就及“十二五”展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“十二五”期间,北京将扶持一批涉农企业上市,努力打造首都农业上市板块,以“种业之都”为目标,制定并实施种业发展规划,打造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种业交易交流服务中心。
市委农工委、市农委新闻发言人陈涛介绍,“十二五”期间,本市将启动新一轮“菜篮子”工程。具体来说,就是以提高本市“菜、肉、蛋、乃、鱼、果”的自给率、控制率、合格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为目标,逐步建立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。
到2015年,本市将新增菜田10万亩,总量达到70万亩,紧密型区域合作菜田新增20万亩、总量达到80万亩,蔬菜自给率从目前的年均28%提高到35%。
同时,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,70万亩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,其中设施菜田面积增加到35万亩,实现本市优势主导农产品100%标准化生产,北京品牌农产品和北京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%。
在总结北京新农村建设“十一五”成绩时,陈涛表示,“过去的五年,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快、农民得实惠最多、农村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。”
五年来,北京确立了都市型农业的产业体系发展。在生产方面,设施农业和籽种农业得到快速发展。五年中,设施农业规模从14.5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8万亩,产值达到33.9亿元、增长了82%;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39万份、居世界第二,籽种经营达到1361家,全国种业10强中北京有4家,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落户北京,“种业之都”初具雏形。
生态方面,循环农业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提升。五年来,北京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功能,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减量化、再利用、再循环,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,节水灌溉率达到90%,农业用水比2005年下降了1.2亿立方米。据测算,全市农业水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万亿元,与全市的GDP总额大体相当。
生活方面,休闲农业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。五年来,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,农耕文化体验、农业观光休闲、民俗风情感受等,有效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,提升了生活质量。2009年,1294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和14132个民俗旅游接待户全年接待游客达到2990万人次,比2005年翻一番。
在科技示范方面,科技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64%提高到了目前的69%;“221”信息平台初步搭建完成,在查询、决策、服务上已经达到实际应用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