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商务厅统计,1月份,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和境外资金平稳开局。全省1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4234个,实际到位资金339.3亿元,增长24.2%;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.8亿美元,增长22.3%,外商其他投资181万美元。
一、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主要特点
(一)当月新建项目数增多。1月份,当月新建项目99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个。滁州市、蚌埠、马鞍山、安庆4市新建项目数均超10个。全省新建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,其中40亿元以上项目2个,分别为:广东客商黄伟生在三山绿色食品开发区投资150亿元的健坤国际城项目、山西宝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三山绿色食品开发区投资40亿元的铁路综合物流园项目。
(二)第二产业引资比重提高。1月份,1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为1.8%、67.2%、31.0%,二产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1.5个百分点,较去年全年增长4个百分点。加工制造业在建项目2658个,到位资金195.8亿元,占全省57.7%,同比增长23.0%,其中:装备制造和家电电子项目分别到位资金54.8亿元和43.9亿元,占制造业项目50.4%。
(三)各市引资同比增幅波动大。1月份,由于年初到资基数小,各市引资增幅波动加大。阜阳、安庆、黄山3市引资增幅超过50%,亳州、池州、淮北、宣城4市则为负增长。皖江示范区到资230.4亿元,皖北六市到资85.4亿元,增幅分别高于全省5.6个和5.1个百分点;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到资108.9亿元,增幅低于全省8.9个百分点;中原经济区五市一县一区到资83.8亿元;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县区到资15.6亿元。
(四)北京市在皖投资跃居首位。1月份,全国有8个省市在我省投资超10亿元。在重大项目投资拉动下,北京市到位资金达72.0亿元,占全省21.2%,跃居第一位。其中,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8.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到位资金18亿元;沪苏浙两省一市到位资金149.1亿元,占全省43.9%,比重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;广东省到位资金36.9亿元,占全省10.9%,居第五位。
二、全省利用境外资金主要特点
(一)利用外资主体平稳增长。1月份,皖江示范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.5亿美元,增长26.3%。皖北六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.9亿美元,增长18.1%。省级以上开发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.9亿美元,增长16.6%。县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.6亿美元,增长8.6%。
(二)第三产业引资势头良好。1月份,全省第三产业引资4.8亿美元,同比增长103.9%。房地产行业引资3.2亿美元,增长2.4倍;科技信息、金融业和仓储物流行业较大幅度增长。制造业中的冶金、化工、纺织服装等行业引资有所下降。
(三)欧美投资下降亚洲增长。1月份,欧洲和美洲投资降幅明显,其中,欧洲8919万美元,下降30.2%;美洲7770万美元,下降37.6%。亚洲投资8.2亿美元,同比增长29.9%。受合肥杰发科技项目一次性到资4448万美元的带动,大洋洲同比增长4.7倍,合计到资7761万美元。
(四)新批大项目减少后劲乏力。1月份,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家,同比增长31.6%,新批合同外资1.5亿美元,下降63.4%。1月份全省未新批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,缺少有带动性的大项目可能影响下一步利用外资的后劲。